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国际交流动态 >> 正文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与埃及坦塔大学深化合作 共话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

时间:2025-10-28 点击:

近日,埃及坦塔大学 Mostafa El-Sheekh 教授、Khalil Saad-Allah 教授一行到访江苏大学,与霍书豪教授团队围绕中埃国际合作项目“NSFC-ASRT(中埃)—— 基于盐碱地改良的固氮蓝藻絮团磷转化调控及其稻麦轮作增效机制”展开深度交流,达成多项共识,为两国盐碱地农业科技合作注入新活力。

交流会上,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对埃及专家团表示热烈欢迎。霍书豪教授率先介绍项目背景与意义,他指出,盐碱地制约全球农业生产,而稻麦轮作在盐碱环境下产量受限,利用固氮蓝藻絮团调控磷转化、提升轮作效益,是盐碱地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向。作为国际应用藻类学权威,Mostafa El-Sheekh 教授高度认可项目研究价值,分享了埃及盐碱地治理经验及坦塔大学藻类研究最新成果,强调微藻生长快、适应性强,在盐碱地改良与农业领域潜力巨大。Khalil Saad-Allah 教授则从技术细节出发,为项目研究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双方重点围绕微藻在“工程 - 化学 - 生物”综合改良体系中的作用展开探讨。霍书豪教授团队介绍了固氮蓝藻絮团磷转化调控研究进展,通过筛选高效菌株,证实其可吸收转化土壤磷、提升肥力、促进稻麦生长。Mostafa El-Sheekh 教授团队分享了微藻饲料与肥料开发经验,双方就微藻协同改良机制、规模化生产应用等达成共识,为优化综合改良体系提供支撑。

交流期间,霍书豪教授团队带领埃及专家团实地考察了江苏省淮安阿尔格生命科学公司藻肥工厂、山东东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及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在淮安藻肥工厂,专家们参观微藻培养、加工全流程,探讨新型藻肥联合研发与市场推广合作可能;在东营和黄三角地区,实地考察盐碱地改良示范项目,Mostafa El-Sheekh教授盛赞当地治理成果,认为其经验对埃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双方初步达成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合作意向。

此次交流显著推进了中埃盐碱地国际合作项目实施,为两国农业科技长期合作筑牢平台。未来,江苏大学与埃及坦塔大学将深化盐碱地治理、蓝藻资源化利用、绿色农业等领域科研协作与人才交流,计划联合申报国际项目、开展科研攻关、共享成果资源,同时互派研究生与青年教师交流,培养国际化农业科技人才。(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Copyright@ 2024-2030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