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 博士生导师 >> 正文

马海乐


教师姓名

马海乐

性别

出生年月

1963年3月

职称

教授

Email

mhl@ujs.edu.cn


【学术简介】

学习经历:

1981-1985年于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本科;

1987-1990年于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3-1996年于江苏理工大学(现江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教学及研究经历:

1985-1996年 西北农业大学任教,讲师;

1996至今 江苏大学任教,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2006年 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校产业办副主任;

1997-1999年 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

2005-2006年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访问学者;

2007-2017年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首任院长,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院首任院长;

2017-2020年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2018年至今 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首任院长。

学术社会兼职及荣誉:

(1)学术团体兼职

兼任30余个学术团体职务,部分如下:

国际先进材料学会(IAAM)终身会士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及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工业协会果蔬保鲜加工机械分会副会长

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中央厨房工程与装备委员会副会长

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

(2)学术期刊兼职

兼任20个国际国内核心学术期刊的编委,部分如下:

Food Physics主编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副主编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SCI期刊)编委

Foods (SCI期刊) 编委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期刊) 编委

《中国食品学报》(EI期刊) 编委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EI期刊) 编委

《食品科学》(EI期刊) 编委

《食品工业科技》(EI期刊) 编委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栏目主编

(3)科研平台任职

农业部蔬菜脱水加工技术集成基地 主任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分中心 主任

江苏省食品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江苏省食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实验室 主任

江苏省农产品生物加工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委员

【主讲课程】

博士研究生:现代食品物理加工技术与装备

硕士研究生:食品色彩化学

本科生: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1.食品物理加工理论与技术;

2.食品功能特性与功能食品;

3.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

4.无抗饲料和宠物食品。

【研究领域】

(1)探索学科的交叉创新

扎实推进食品科学与物理学的交叉融合,2010年首次提出“食品物理加工”的概念,并持续开展其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工作,系统性地将声、光、电、磁、力等具有生物学效应的物理因子应用于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以及其它工业领域。2010年创建“江苏省食品物理加工重点实验室” 2014年启动创办了年会制的“金山食品物理加工研讨会”,2020年组建“食品物理加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23年创办国际期刊Food Physics,2024年组建“食品物理加工创新联合体”,全面推进食品物理加工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和产学研合作。

长期探索食品科学与仿生学的交叉融合,1989年首次提出“食品工程仿生学”的概念,经过30多年的深入研究与科研实践,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学科框架,2022年出版了著作《食品工程仿生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深度挖掘食品加工与消费中色彩变化与对色彩感知的化学奥秘, 2019年首次提出“食品色彩化学”的概念,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学科框架,2020年出版了著作《食品色彩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以装备创制引领科技转化

研发催化式红外、扫频超声波、磁场等食品物理加工实验室装备30台套和工业化装备20多台套,为30多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实验室定制50多台,工业化装备在60多个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

2001年以来先后通过成果转移和技术服务,孵化出“江苏蜂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了我国超临界蜂胶全球产销量最大的企业、助力“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长为我国超临界辣椒红色素全球产销量最大的企业,参与创办的“江苏江大源生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临界蜂胶产销量排名第二。超临界蜂胶和超临界辣椒红色素畅销20余年。

2010年创办“江苏江大五棵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超声波装备及其基于超声波强化的功能多肽制造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工作。发明了我国首台定扫模式和变扫模式的超声波发生器,成功应用于提取、酶解、清洗、腌制、诱变等多个方面;开发活性多肽产品10余个,其中4个获得国家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技术输出加拿大,产品畅销20余年。

2012年与“镇江美博红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国际先进的燃气催化式红外加热技术的国产化研究工作。2016年研制出我国首台燃气催化式红外发射器,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从零到一的突破。再经过近10年的技术迭代,核心指标赶上部分优于欧美先进产品,通过规模化生产打破了对进口的依赖。被已经应用于食品的钝酶杀青、脱水干燥、杀菌杀虫,以及油漆烘干固化、可燃废气能源化处理、减压阀化冰防堵等。牵头起草了我国仅有的3项催化式红外装备行业标准。截止目前已经在食品加工等七个不同工业领域20家企业应用,建成生产线或装备180余台套,安装自主制造的催化式红外发射板超过3000块,与传统方法比较节能40-90%。

【主要论著】

学术论文:

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700余篇(H指数83)。2011年以来,在声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中科院一区,2025年IF 9.7)发表论文103篇。入选科睿唯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0-2025连续6年入选爱思唯尔和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著作和教材:

主编论著和教材9部,参编9部。主编的论著和教材如下:

(1)《食品工程仿生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独著,获国家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2)《食品色彩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主编,“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3)《食品机械与设备》(第三版,2022)(中国农业出版社),主编,“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十四五”农业农村部规划教材、“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地方本科高校省级规划教材

(4)《生物资源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安徽科技出版社,2000),独著,获第十四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和第五届安徽图书奖二等奖

(5)《宠物食品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主编

(6)《食品物理加工技术及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共同主编

(7)Advances in Food Phys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18),共同主编

(8)Advances in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Pte Ltd. and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19),共同主编

(9)《食品与包装机械技术路线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编委会副主任

【科研项目】

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政府和企业资助的各类科研项目110项,部分代表性项目如下:

1. 国家863计划:高生物利用度蛋白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013AA102203)

2. 国家863计划:基于脉冲多频模式超声辅助酶解和酶膜耦合的麦胚降血压肽制备技术研究(2007AA10Z321)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特产品低损清洁技术装备研发(2018YFD0700100)

4.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课题:长江流域等三区域稻谷储藏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201003077-1)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原位实时光谱技术的扫频超声促进蛋白酶解反应分子机制研究(31471698)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蛋白质扫频超声预处理促进其酶解反应的机理及控制机制研究(31071502)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脉冲强磁场作用下食源性致病菌细胞凋亡及其生物学窗效应发生机制研究(31271966)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声胁迫下鲜切紫甘蓝体内酚类物质的多层积累及其生物学机制研究(32072353)


9.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基于红外干法杀青的脱水蔬菜节能生产成套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BA2016169)(技术负责人)

10.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油脂饼粕功能多肽生产关键技术及其产品开发(BA2008100)(技术负责人)

11.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智能化绿色高效食品超声波生物制造装备开发(BE2018368)(技术负责人)

12.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油脂饼粕固体发酵制备多肽生物饲料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BE2016355)(技术负责人)

13.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重点项目):香葱绿色节能脱水加工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BE2019366)(技术负责人)

14. 江苏省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推广项目:果蔬催化式红外干法杀青护色/脱水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推广(NJ2025-16)

15.企业委托项目:宠物食品制造新技术与标准研发(20220001)

科研成果及奖励

一、科学研究获奖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作为共同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

1. 2017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类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 2021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3. 2013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

4. 2014年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5. 2016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6. 2017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排名第一

7. 2013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8. 2019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一

9. 2016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一

10. 2005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11. 2014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

12. 2009年获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奖,排名第一

13. 2003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14. 2001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15. 1999年获国家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16. 2014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17. 2023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二

18. 2006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19. 2006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五

20. 2006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五

21. 2020年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

二、教学成果

1.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20年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排名第1

2.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排名第1

3.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12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排名第1

4.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08年江苏省精品课程,排名第1

5.食品机械与设备,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排名第1

6.食品色彩化学,2018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排名第1

5.食品工程仿生学,202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排名第1

6.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跨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

7.“重交叉、宽视野、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

8.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与国际化视野拓展,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9.“创造学”教学与创造教育的实践,2000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4

三、学生培养获奖

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作品竞赛奖12项。

2021年“建行杯”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选拔赛暨第十届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高教主赛道二等奖

2018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建行杯”国赛选拔赛暨第七届“花桥国际商务城杯”省赛二等奖

2017年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001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2000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2018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建行杯”国赛选拔赛暨第七届“花桥国际商务城杯”省赛二等奖

2017年第十五届中南谷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特等奖

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一等奖

2016年“创青春”速度中国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

2016年“中国青创汇”全球华侨华人青年创梦工场三十二强项目优胜奖

2010年第17届CIGR(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世界大会Armand Blanc奖

所获专利

获得各类授权知识产权219件,其中中国、美国、英国发明专利157件、实用新型专利43件、外观设计专利11件、软件著作权8件。2017年1件发明专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在读硕、博士人数

在读硕士生13人

在读博士生6人

已毕业硕、博士人数

已毕业硕士生144人

已毕业博士生48人

指导本科生人数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约60人

以上资料更新日期】

2025年10月



研究方向 食品物理加工技术与智能装备:<br>
1.食品物理加工技术;<br>
2.食品生物制造(酶解、发酵、提取);<br>
3.农产品初加工(清洗、干燥、杀菌);<br>
4.加工装备及其智能化
联系电话 ————
Email地址 mhl@ujs.edu.cn
Copyright@ 2024-2030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