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官方网站! 中文版 | English | 江大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系室设置 >> 食品质量与安全系 >> 教师列表 >> 正文

杨其亚

教师姓名

杨其亚

性别

出生年月

1983年11月

职称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

yangqiya1118@163.com

【学术简介】

学习经历:

2006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 2011年毕业于江苏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果蔬采后保鲜;2017年毕业于江苏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果蔬采后保鲜, 2017年博士论文被评为江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8年博士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教学及研究经历:

2017年6月到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8年9月进入江苏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20年7月,晋升副教授。2020年1月,被聘为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22年1月,被聘为食品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22年6月,入选2022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学术及社会兼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Process》(SCI收录)特刊Guest Editor,《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和《Frontiers in Plant Pathogen Interactions》Review Editor,《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Toxicon》、《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Biological Control》等多份国际期刊(SCI收录)审稿人,《现代食品科技》等多份国内学术期刊审稿人。

【主讲课程】

硕士研究生:现代微生物学,Modern Microbiology(留学研究生课程)

本科生:食品分离重组技术,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食品原料学,食品工艺学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食品生物安全:

博士研究生: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真菌毒素生物降解,病原菌与果蔬的互作机制

硕士研究生: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真菌毒素生物降解,病原菌与果蔬的互作机制

【研究领域】

果蔬采后生理、病理;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

【主要论著】

发表的SCI收录论文:

[1] Qiya Yang, Junfang Ma, Dhanasekaran Solairaj, Yu Fu, Hongyin Zhang*. Efficacy of 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in controlling patulin production by Penicillium expansum in shuijing pears. Biological Control, 2022, 168.

[2] Qiya Yang#, Xin Qian#, Michael N. Routledge, Xiangyang Wu , Yu Shi , Qigai Zhu , Hongyin Zhang*. Metabonomics analysis of postharvest citrus response to Penicillium digitatum infection.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152:112371.

[3] Yuan Sui, Qianhua Zhao, Zhenshuo Wang, Jia Liu, Mingguo Jiang, Junyang Yue, Jianbin Lan, Jing Liu, Qinhong Liao, Qi Wang, Qiya Yang*, Hongyin Zhang*.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icrobiome of Kiwifruit at Harvest Under Open-Field and Rain-Shelter Cultivation Systems.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21, 12:757719.

[4] Qiya Yang, Bo Pang, Solairaj Dhanasekaran, Weicheng Hu, Ngolong Ngea, Esa Abiso Godana, Junfang Ma, Siyao Huang, Xiangyang Wu, Hongyin Zhang*. Effect of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on patulin degradation and toxicity of degradation products.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Part A-Chemistry Analysis Control Exposure & Risk Assessment. 2021, 38(8), 1427-1439.

[5] Qiya Yang, Junwei Diao, Solairaj Dhanasekaran, Ngolong Ngea Guillaume Legrand, Hongyin Zhang*. Investigating possible mechanisms of Pichia caribbica induced with ascorbic acid against postharvest blue mold of apples. Biological Control, 2020, 141.

[6] Qiya Yang#, Junwei Diao#, Ngolong Ngea Guillaume Legrand, Nana Adwoa Serwah Boateng, Marui Zhu, Bo Pang, Hongyin Zhang*. The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 and transcriptome characterization of Pichia caribbica induced by ascorbic acid under the oxidative stress. Biological Control, 2020, 142.

[7] Qiya Yang#, Xin Qian#, Nana Adwoa Serwah Boateng, Xueli Yan, Huimin Zhu, Fangtao He, Hongyin Zhang*. Study on the infection mechanism of Penicillium digitatum on postharvest citrus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based on transcriptomics. Microorganisms, 2019, 7.

[8] Qiya Yang#, Yulin Li#, Maurice Apaliya, Xiangfeng Zheng, Boateng Nana Serwah, Xiaoyun Zhang, Hongyin Zhang*. The response of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to patulin based on lysine crotonylation.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8, 9.

[9]Qiya Yang, Haiying Wang, Hongyin Zhang*, Xiaoyun Zhang, Maurice Tibiru Apaliya, Xiangfeng Zheng, Gustav Komla Mahunu. Effect of Yarrowia lipolytica on postharvest decay of grapes caused by Talaromyces rugulosus 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 of T. rugulosus.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17, 126: 15-22.

[10] Qiya Yang#, Yulin Li#, Chaolan Li, Hongyin Zhang*, Zhenhui Jiang, Xiaoyun Zhang, Boateng Nana Adwoa Serwah, Gustav Komla Mahunu, Shuyun Zhu. Antioxidative enzymes and substances involve in the activity of improving the oxidative tolerance of Pichia caribbica by ascorbic acid. Biological Control, 2017, 108: 83-88.

【科研项目】

主持在研科研项目如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32172641,PdFET5Pdfip1基因调控指状青霉侵染柑橘致病力的分子机制研究,2022-01至2025-12,58万元,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31901743,SDR蛋白参与胶红酵母降解苹果展青霉素的分子机制研究,2020-01至2022-12,24万元,在研,主持。

3.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2022-06至2025-06,4万元,在研,主持。

主持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 江苏省201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LX_1069,卡利比克毕赤酵母降解展青霉素的分子机制研究,2014-07至2017-04,1万元,结题,主持。

2.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8KJB550002,短链脱氢酶参与胶红酵母降解展青霉素的机制研究,2018-07至2021-06,3万元,结题,主持。

参与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772037,“基于转录组及蛋白质组的扩展青霉侵染苹果分子机制研究”,2016-01至2019-12,65万元,结题,参与(排名3/7)。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1899,“抗坏血酸诱导卡利比克毕赤酵母对氧化胁迫的应答调控机制研究”,2016-01至2019-12,65万元,结题,参与(排名2/9)。

3.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项目,BE2014372,“控制葡萄采后病害及赭曲霉素A残留的拮抗酵母保鲜剂的研制”,2014-07至2016-12,50万元,结题,参与(排名2/11)。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271967,“胶红酵母控制苹果展青霉素产生与降解的生理机制研究”,2013-01至2016-12,80万元,结题,参与(排名7/10)。

【科研成果及奖励】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获奖项目:

1. 果蔬病害生物防控及保鲜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2019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2. 果蔬采后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开发及应用,2018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3. 果蔬采后病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六;

4.拮抗酵母控制水果采后病害的理论基础研究, 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五。

5. 果蔬保鲜流通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2021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排名第二。

【教学获奖】

2018年11月,获得江苏大学第九届教师教学竞赛新教师组三等奖;

【所获专利】

参与授权专利包括:

1. “竹叶黄酮结合卡利比克毕赤酵母防治苹果采后病害的方法”, 授权专利号ZL201610143541.9。

2. “异常威克汉姆菌对梨果采后病害防治及贮藏保鲜的方法”,授权专利号ZL201810419559.6。

3. “解脂亚罗酵母在葡萄采后病害的防治中的应用及使用方法”,授权专利号ZL201410231417.9。

“酿酒酵母、在水果采后病害防治的应用及使用方法”,授权专利号ZL201310648466.8。

【所获人才称号】

2019年7月,入选2019年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

2022年6月,入选2022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在读硕、博士人数】

指导在读硕士2人,协助指导在读博士4人,协助指导在读硕士5人(含外国留学生1人)。

【已毕业硕、博士人数】

协助指导已毕业硕士4人。

【指导本科生人数】

10人。

【以上资料更新日期】

2022.06.22

Copyright@ 2020-2023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